气力输送系统的气流速度选择是一个关键参数,它直接影响物料的输送效率、能耗以及设备的磨损情况。
一、考虑物料特性
悬浮速度:先需要确定待输送物料的悬浮速度,这是物料在静止空气中开始悬浮所需的小气流速度。
物料性质:根据物料的粒度、密度、硬度、含水量等特性,选择适当的气流速度。一般来说,松散、密度较小的物料所需的气流速度较低,反之则较高。
二、考虑输送管道
管道直径:管道直径越大,所需的气流速度相对越低;反之,管道直径越小,所需的气流速度越高。
管道布局:管道的弯头、变径等位置会增加物料输送的阻力,因此需要适当增加气流速度以克服这些阻力。
三、考虑输送方式
稀相输送:在稀相输送中,物料在管道内分布均匀,气流速度较高,通常在12~40m/s之间。这种输送方式适用于物料颗粒较小、输送距离较远的情况。
密相输送:在密相输送中,物料在管道内分布不均匀,有物料聚集现象出现,但颗粒并未停滞,仍在运动。此时的气流速度较低,通常在8~15m/s之间。这种输送方式适用于物料颗粒较大、输送距离较近的情况。
四、考虑能耗与磨损
能耗:气流速度越高,能耗越大。因此,在满足输送要求的前提下,应尽量降低气流速度以降低能耗。
设备磨损:气流速度过高会增加管道、阀门等设备的磨损,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。因此,需要合理控制气流速度以减少磨损。
五、综合选择
在实际应用中,气流速度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物料特性、输送管道、输送方式以及能耗与磨损等因素。一般来说,气流速度可以取物料悬浮速度的1.5~12倍,具体数值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。对于松散、密度较小的物料,倍数可以较小;反之,倍数较大。同时,还可以通过实验或经验数据来确定合适的气流速度范围。